平安建设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7-31  

多年来,我市强力推进平安伊春、法治伊春建设,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24年被评为平安黑龙江建设优秀单位,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综治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是全省唯一、全国13个连续3次以上荣获“长安杯”的地市之一。

一座连续三次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收入囊中的城市,如何持续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我市用持之以恒的平安建设实践给出了答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市、县(市)区、乡三级构建起高效联动的领导指挥体系,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切实担责,相关单位协同发力。通过签订责任书、开展创建活动等措施,实现平安县(市)区创建率100%,全民参与的氛围愈发浓厚。

守护平安,重在打基础、防风险。我市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俄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反恐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暴恐案事件 “零发生”。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

在社会面管控上,我市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科学投入巡逻警力与车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大幅提升,有力地震慑了犯罪行为。据了解,全市现行命案连续9年保持全破记录,连续14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11年实现汛期“一不两少”平安目标,连续2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科技为平安建设赋能。我市高标准建成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横向连接市县两级745个部门的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配套“平台端、网格员端、群众端APP”高效运行。全市10个县(市)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应建尽建。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市率先完成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运用大数据碰撞分析和AI技术应用,精准识别治理隐患、研判风险,推动综治工作迈向智能化、精细化。其探索成果“林都特色‘红松531’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12345”热线数智引领获评全省唯一“全国百佳创新案例”,并荣获多项省级和国家级数智应用奖项。

平安建设的温度,最终体现在服务民生、回应民盼上。我市政法系统开展“阳光惠企”、执法司法问题检查等专项行动,相关经验获权威刊物刊发,审判机关首执案件终本率全省最低。

在保障群众利益方面,提前介入“顺博系”非法集资风险处置,为受损群众挽回损失4674.3万元。发起涉众型经济犯罪全国集群战役,创新完成全省首例经侦资金数据分析报告获检法采信案例,新发经济犯罪案件明显减少。

交通治理成效突出,2024年全市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财产损失同比全面下降,未发生较大事故。创立的“全季护游”警务品牌深受游客欢迎,累计服务游客近2万人次,高效处置警情咨询,收获大量感谢信与锦旗,成为提升旅游品质、展示平安形象的重要窗口。

多年来,我市公众安全感持续稳居全省前列。平安建设工作不仅是荣誉墙上的奖杯,更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托起百姓幸福的坚实底色。站在新起点,伊春正沿着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朝着更高水平的平安目标大步迈进。(本报记者 王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