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简介

来源 :伊春市委党务公开网 发布时间:2024-09-19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的美誉。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1957年建市,下辖1市、5县、4区,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境内有汉、满、回、朝鲜、鄂伦春等31个民族。


伊春是一片神奇的土地。6500万年前晚白垩纪恐龙在此栖居。1924年嘉荫县出土了中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世称“神州第一龙”。伊春也被称之为“恐龙故乡”。2万年前这里就有了早期人类活动,2500多年前肃慎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金代女真人在这里创造了金代文明。


伊春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东北抗联长达14年的抗战中,这里是中共北满省委诞生地,抗联三、六军抗日根据地,也是抗联军政干部培训基地和红色国际通道。抗联名将赵尚志、冯仲云、李兆麟等长期战斗于此,用血与火的斗争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伊春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83.8%,坐落着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有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270多种鸟类,野生植物达到1390多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年平均气温1.6 ℃,气温变化平和舒适,平均年内优良天数占比97%,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高达2万个以上。自然风光秀美,四季风景如画,拥有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界江、大熔岩五大原生态旅游资源,有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9处。


70余年来,经过一代代开发建设者接续奋斗,伊春林区实现了从“国家重要木材生产基地”向“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历史转变,从“独木支撑”向多元发展的重大转型,从落后闭塞地区向生态宜居城市的华丽转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林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林区转型发展。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首站来到伊春,提出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的“林区三问”,作出了“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政治嘱托。近年来,伊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答好“林区三问”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实践,对表对标“六个强省”,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坚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为首要之责,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决向一切破坏生态、降低负氧离子含量的行为亮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伊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坚持把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大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业,全面提升全方位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2019年成功承办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叫响了“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统筹谋划推进“大转型、大改革”,以“三大改革”为牵动,扎实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落实“省属市管”体制,2018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挂牌成立,伊春林区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政企合一”体制彻底结束。全面完成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伊春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立4县4区,形成了“一市五县四区”新格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补短板、办实事、惠民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林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伊春先后获得世界十佳和谐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平安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