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让您“医”路更畅通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3-06-06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让您“医”路更畅通

市医疗保障局不断满足我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求

群众有“医”靠,健康有保障。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是顺应人民群众异地就医方便快捷期待的部署,也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异地就医惠民政策,把异地就医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力推进,有效解决了我市参保人员自行垫付、往返奔波、报销周期长等问题,打通了医保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医疗保障,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平安。国家高度重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出安排部署。”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冯铭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随着异地居住、异地工作、异地安置人口的大量增加,群众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着较高的期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的群体,对慢特病门诊费用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医保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我市异地就医结算的便捷性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参保患者享受到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年初,退休后跟随女儿到北京生活的李女士,因糖尿病到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就诊。缴费时,她发现自付金额少了很多。原来,李女士办理了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现在在北京看病,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门诊费用按照参保地标准直接结算报销了。

“异地就医费用报销,不用再拿着大摞单据两头跑了。”在广州,患有癌症的我市参保人员王先生感触更深。“因为独生子在广州工作,所以当年我选择到广州做手术以及后续治疗。那时办转诊,孩子在老家真是跑断了腿。”王先生说,不仅如此,因为手术及后续治疗的费用较高,自己垫付的金额一度高达十几万元。为了报销,儿子还得专门跑回伊春,结算清单、诊疗证明一样不能少,等了很长时间才拿到报销款。而今,随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民举措实施,王先生不用再垫付十几万元的大额医疗费用,也不用在伊春、广州两头奔波,报销繁杂的烦恼终于烟消云散。

“目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要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临时外出人员,这两种情况备案成功后,均可实现即时结算,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市医疗保障局异地科负责人丁一言介绍,备案人群中的异地长期居住参保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以及在册不在岗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统筹区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转诊转院人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那么,我市异地就医人员需要提交哪些备案材料呢?丁一言进行了解答,我市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居住人员、在册不在岗人员需提供《省(区、市)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异地居住证明(社区证明、暂住证、异地户口、异地身份证等有效证明其一即可),在册不在岗人员需要单位证明文件。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需提供《省(区、市)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异地工作证明材料(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

“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急诊备案,由就医地医院提供刷卡直接结算。未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或在就医地非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参保地现有规定执行。”丁一言说,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通过龙江医保公众号、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自助办理。转诊转院统一由我市具备转院权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

就我市参保人员如何申请办理异地登记备案,丁一言说,我市参保人员可在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龙江医保微信公众号申请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在线上备案时,上传居住证明材料的参保人,可在参保地和备案地享受双向医保待遇;上传个人承诺书办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手续的,应履行承诺事项,仅在备案地单向享受医保待遇,在补齐相关备案材料后,即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符合转外就医规定的,执行参保地转诊转院待遇政策。

“办理备案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直辖市。”丁一言提示,参保人员根据病情、居住地、交通等情况,自主选择就医地开通的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门诊就医时按照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要求选择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诊。到海南、西藏等省级统筹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医的,可备案到就医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具体到每个患者,备案时效有多长、报销比例是多少呢?丁一言告诉记者,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登记备案后,未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参保状态未发生变更的,备案长期有效;备案地变更或取消备案时限为6个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有效期为6个月。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备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备案有效期内已办理入院手续的,出院不受备案有效期限制,可正常直接结算相应医疗费用。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丁一言说,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直接结算范围包括:在备案地任意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特殊疾病(癌症、尿毒症、器官移植)、定点零售药店(就医城市已开通此项异地服务)。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在备案地任意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住院皆可直接结算。

“针对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未能持卡直接结算的,可携带相关材料回参保地进行手工零星核销。”丁一言说,直接结算与手工核销也有所差异,由于目录不同导致的核销差异属于正常现象。

“为使我市参保人员在异乡‘能看病’‘看好病’,从住院费用到门诊费用,从垫付报销到直接结算,从线下办理到线上自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范围越来越广、流程越来越简化。”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冯铭华介绍,目前,我市围绕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捷度,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我市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如同在“家门口”看病一样方便,不仅提升了医保服务精细化水平,也为持续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上“林区三问”新答卷贡献医保力量。(本报记者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