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3-06-02
甘洒笔墨润兴安
访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词作家、诗人张吉义
5月22日,大型主题晚会《一个不朽的番号》在我市上演后,受到林城人民的高度评价。
《一个不朽的番号》是一台以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三师为主题的大型主题晚会,共分4个篇章,内容广阔,场面宏大,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林业三师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发建设林区的功绩。全剧演员均由伊春人担任,以歌舞、配乐朗诵、情景表演、真人再现等艺术手法展现出伊春人的精神风貌。该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词作家、诗人张吉义编写。
近日,记者采访了张吉义,进一步了解作品的由来及深意。
1949年5月出生的张吉义是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词作家、诗人。原武警总部文工团团长、艺术指导,武警部队政治部文化办公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警指挥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自1971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表处女作《高山哨所练兵场》,半个世纪笔耕不辍,迄今创作各类题材歌词近千首,发表散文、诗歌、文艺评论、文艺随笔多篇。
张吉义告诉记者:“我是伊春人,1970年我离开伊春,一直以来,我对伊春的这份感情从来没有放下,伊春对我来说是一生的牵挂。前年我在三亚休假,市老促会会长华景伟找到了我,告诉我伊春要举行一次林业三师纪念活动,听后我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觉得应该为家乡做些事情。”
“林业三师是一支部队,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为伊春林区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应忘记。而我是部队的,部队讲代号和番号,番号是第几军、第几师、第几团,是内部的番号。所以,我给这台晚会起了这个名字‘一个不朽的番号’。经过深思,决定这台晚会要做成一个带有歌舞剧元素、带有音乐剧元素的晚会。而且整台晚会的每一个节目都有彼此的戏剧关系、人物关系,构成了毫无缝隙的篇章。”张吉义说。
谈到主题晚会的框架结构,张吉义说:“《一个不朽的番号》运用了一个篇章式的、有戏剧关系的构架形式。整场晚会分4个篇章,整体运用了散文诗语言来构架。第一篇章《我们来了,这山这水》使用了山和水的景象。第二篇章《歌唱吧,这风这雪》写艰苦,使用了风和雪的景象。第三篇章《奋斗吧,这传承这守望》记录了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危困,而后走上了转型发展,伊春人需要奉献,林业三师官兵们的后代需要奉献,需要牺牲,但是他们守望着,传承着。第四篇章《再出发,这嘱托这梦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伊春为核心,我们要整装出发,这是嘱托,这是梦想。”
张吉义着重说道,整台晚会最大的亮点是原创,特点是“三个伊春”,即:伊春人写伊春人、伊春人唱伊春人、伊春人演伊春人。
在说到创作这台晚会的个人感受和收获时,张吉义说:“创作中也让我深入了解了伊春林业的发展建设史,对伊春老家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有了对伊春历史深度认识之后,以后再回到老家伊春来写东西,脑子里会有更多的想象,心理上也有更多的支持。”
张吉义说:“我先后为家乡创作了近10首歌词,包括《啊,小兴安岭》《你在哪》《请到大森林里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在了解吉星村的历史后我很感兴趣,我建议写一部歌剧或是音乐剧,因为在伊春文艺创作历史上,没有人写过歌剧和音乐剧,这也是题材上的填补。”
张吉义最后表示,要一如既往地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他说:“我创作的《感悟论语》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音乐厅演出多次。把《论语》中的精华部分写成了15首歌曲,2篇散文诗,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大型声乐套曲。我觉得要把这种比较高雅的、源头的文化注入到伊春这片土地上来,伊春需要充填这类的东西,希望这部《感悟论语》能够走进伊春的中小学校,让孩子们从小感悟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本报记者 王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