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报新媒 时间:2019-12-0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户农家
炕头夜校“熥热”农民学习热情
本报讯(潘萌萌 记者 刘韶华 赵洪波 顾泽怡)“除了结婚那天,我家今儿人最多!”李玉良高兴地说。屋子里的欢声笑语时不时地飘出了院子……
自铁力市桃山镇开设炕头夜校以来,这样的笑声时常在全镇各村响起。
“炕头夜校,有说有笑,鼓一鼓掌,热热闹闹。”这句顺口溜如今在镇里特别流行。
桃山镇“炕头夜校”第六堂课在庆丰村党员李玉良家开讲啦。 本报记者 赵洪波 摄
11月29日晚上,在庆丰村党员李玉良家里,炕上、地下坐满了30多位听课的农民群众。这是桃山镇党委、镇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学活用的炕头夜校现场。
镇党委书记罗永欣、镇长裴昊是夜校的宣讲员,他们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围坐在一起,讲四中全会精神、讲乡村振兴、讲致富良策,以唠家常的形式,把党的政策送进村民的心里。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解决最急最忧最盼的事儿。
党员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刘志权感慨道:“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过去生活成问题,有病得在家挺着,现在也有余钱治治病了,这多亏党的富民政策呀。如今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制定了大政方针,我对今后的生活相当有信心。”
李玉良说:“镇上10个村,我们村100多户,夜校第六堂课放在我家,光荣啊!”
村委会副主任姜玉贵说:“今年我的艾草总算是试种成功了,明年扩大规模,将来也搞个订单农业,我们村里还缺个晾晒场。”
种粮大户于海山说:“咱村也要成立个粮食合作社,省得让人压价,受欺负。”
“我们家旁边的排水沟排水功能不好,雨水大的时候,排不出去。”
“明年休闲广场建好了,咱也学城里人,健健身,跳个健身舞,扭个大秧歌。”
……
这种把政策理论与鲜活事例结合的宣讲模式很快被农民群众接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放松,很亲近,气氛非常活跃。
炕头夜校,送政策、解民情、听民声、解难题,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桃山镇已为农民解决民生实事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