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报新媒 时间:2020-02-15
喇叭天天喊、条幅处处挂、电视日日播、传单人人发、微信时时新……
当前,走进乌翠区,无论商场超市还是公园广场,无论街道社区还是平房庭院,无论大街小巷还是林场村屯,目光所及之处、耳畔所闻之音、百姓所言之语无外乎都是疫情防控之事,乌翠区之所以能够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营造出妇孺皆晓、广为人知的社会舆论氛围,主要是取决于该区对疫情防控 “先声夺人”的强大宣传攻势。
自乌翠区全面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他们通过采取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等多维度宣传方式,不仅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凝聚了强大的思想共识,进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互助的全民“抗疫”格局。
新闻媒体发声稳人心。充分发挥“乌翠新闻”及上级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相关工作的报道力度,形成强大声势。采写区委区政府及各战线、各行业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事迹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现乌翠区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同心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
网络舆论引导筑同心。建立了网络舆情专班,采取人工和技术、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了24小时密切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理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信息。充分利用“文明乌翠”微信公众号及时快捷的传播效应,积极转发了国家、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使百姓群众明确了疫情防控的主基调;发布了《关于新型肺炎这些知识要知道》《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新冠肺炎答疑10问》《使用过的口罩该如何处理》等新冠肺炎的应知应会知识,让百姓群众掌握科学正确的防控措施;发布了《倡议书》《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等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号召力的资讯信息,汇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设立了《公告栏》,实时发布相关规定、通知以及乌翠区最新疫情日报告等,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透明度;设立了《曝光栏》,及时发布反面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起到了以儆效尤作用。
社会宣传深入强信心。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动员群防群治。组织社区干部、村干部、志愿者等通过采取走街串巷、进家入户的方式将宣传资料发放到了居民群众手中,提高了全民知晓率;利用乡村大喇叭、固定音响、车载音响、移动手持喇叭等播音设备,在各社区、小区、行政村、林场所等地全天循环播放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等宣传内容,形成了“声声入耳”的宣传效果;在沿街主干道、小区广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显著位置悬挂了宣传条幅,营造了“满眼皆是”的宣传氛围;利用户外大型电子屏和沿街单位、商户条形电子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知识以及相关公告等,取得了“如影随形”的宣传效果。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该区以小区和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了45个小区(行政村)微信“战疫”群,通过采取“拉人头”的方式,确保每户家庭有一名成员进到群里,负责群管理人员通过微信群实时将相关讯息传达给每一个百姓群众。为实现宣传无死角,对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安排和委托其子女、亲属、邻居等通过电话、口头传达等方式将有关疫情防控的相关通知、告知以及应知应会知识等进行及时转告。针对聋哑、失明等极少数身体残疾群众,专门安排了包保责任人,负责开展一对一宣传。
从1月22日至目前,乌翠区利用“文明乌翠”微信公众号刊发新闻、资讯150条,阅读量达到31万次;在乌翠区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疫情防控新闻节目49条;在全区各点位投放播音设备70个;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29篇;悬挂宣传条幅700余条、发放宣传单89500张;利用户外大型电子屏和条形电子屏播放宣传知识共计1500多小时;制作H5短视频8个、宣传语音20余个;在广场电子屏开辟曝光栏7天;在“文明乌翠”开辟曝光栏9期。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同频共振”,各职能部门“琴瑟和鸣”,全民“异口同声”,一曲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抗击疫情的感人乐章在这里奏响。
(本报记者 纪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