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报新媒 时间:2020-02-15
疫情面前先国后家 防控一线并蒂开花
——记伊美区东升镇选调生
危急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战役中,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英雄故事,他们用一封封请战书,展现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他们用一个个逆行的身影,诠释为国为民的深情厚谊。2019年东升镇新考录的选调生王文坤和穆明利,刚刚大学毕业,自己都是被人保护的孩子,却主动站出来默默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不惧困难坎坷,在“疫”霾中燃烧自己,在防疫一线开出青春之花。

情系东升 “疫”往无前
王文坤是东升镇青山村副书记。她的家在丰林县的五营镇,开车到单位要1个半小时,大年初二的晚上,她告别家人,放弃过团圆年的机会,独自从五营镇赶回东升。她说:“村里大爷大娘多,很多不识字,看不懂宣传单上面的内容;手机用的也不熟练,可能会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性,不知道做好个人的防控工作,所以我必须得去他们每一个人的家里把信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引起重视,在这一刻,东升镇的村民需要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选调生,‘疫’线不能没有我。”回到东升之后,发现有一些村民连口罩正反都分不清,家里也没有备用的口罩,那一刻真的觉得幸好回来了。

正在单位工作的王文坤接到了家中86岁奶奶的电话,奶奶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平时上班也没时间回家,好不容易等到过年放假回家了,又去单位了,什么时候能回家陪陪我啊,我都想你了!”听到这王文坤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她告诉奶奶等疫情结束后,肯定第一时间就回去探望家人,自己现在一切都好不用惦记。挂掉电话后,她擦干泪水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穆明利是东升镇长征村指导员,疫情发生后,自告奋勇,第一个和村长请战,到村里入户排查。一连几日,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回家的都是她,零下三十几度,拎着音箱,拿着麦克,走村入街,为乡亲们做防疫宣传的也是她。她说:“看着白衣天使、绿衣战士冲到最前线去救死扶伤,一直十分敬佩,能在东升为村民做一点小事,哪怕只有一个村民能因为我降低了被传染的风险也值得了。”

满腔热血 “疫”路坚守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要对东升镇四个村的居民进行排查,看是否有外来人员,确保本镇居民的安全。她们为了尽早掌握全镇的情况,让居民放心生活,她们主动请战,每天7点就来到东升,对辖区居民挨家挨户的排查疫情,将防疫排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家庭。“大娘啊,咱家最近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人啊?你们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啊!”“叔叔,咱家靠路边,了解情况方便,咱们要是看见街上有外地来的车、不熟悉的车牌号您记得给我们打电话。”工作这半年的时间里,总是去各个村民家,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大爷大娘也总是会说“你们成天早出晚归的,中午也没时间吃饭,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啊就去大娘家吃,大娘不会做啥,但是吃口热乎饭啊身体就舒服,要不我们是真心疼你俩啊!”她们和村民相处得就像是一家人,她们就是大家公认的“好闺女”。一次排查不放心,还有二次排查,这两次排查下来才让这两个女孩放下了心。在排查过程中,还对每一户居民家里进行消毒杀菌,确保不留隐患。
从来到东升的那一刻起,两个小姑娘就把娇气和浮躁扔得一干二净。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她们拿着一卷胶带、一把剪子和宣传单也不带个手套就出门了,说是:“戴手套张贴海报来回折腾浪费时间,没有点干活的样子。”长时间在外面双手被冻的通红,天数一长、次数一多手也冻伤了,两个小姑娘看见其他女孩们穿的漂漂亮亮的也会小声的说羡慕,回想起开始她们来的时候也是精致女孩,现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再去打扮自己,但是她们不知道,她们化妆时候很美,不化妆的时候更美。冬天胶带特别脆、粘性也不是很好,她俩就得一遍一遍的粘,把四周全粘紧恐怕被风刮下来。手冻的不好使了,她们就互相给对方哈气,超市老板看见这一幕觉得既温暖又心酸,赶紧把两个小丫头叫进屋,让他俩在屋子暖和暖和,帮她俩把胶带撕好粘到海报上,出门直接粘就好了。四个村每一个路口、街角、道路明显处以及三桥27个楼门口全都覆盖了两个女孩的足迹,因为远一点的居民区没有卫生间,她们一天也不敢吃也不敢喝,一回到单位就渴的不行,连喝好几杯水。她俩总是说:“我们是年轻人不怕累,不怕冷,有什么活就交给我们,我们最缺的就是锻炼。”共张贴海报、给居民的一封信100余张,宣传单发放及张贴400余张。
为了方便不识字的村民,她们拿着“大喇叭”走过了东升辖区内所有主干道,提醒大家少出门、多通风、戴口罩、勤洗手,鼓励大家别担心别害怕,在东升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天冷路滑,她们拿着麦克背着音响,一走就是半天,手指冻得难以屈伸,喊话喊得口干舌燥,带着的水冻得结冰了也没喝一口。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尽快宣传到位,更是一口水、一碗饭也不敢碰一下。总有村民叫她们去自己家里吃口饭暖和一下,她们总是婉言谢绝,宁可挨饿受冻也不给群众添麻烦。后来大家知道她们总在哨卡值班,就来捐赠物资,水、方便面、粘苞米……就盼着能平安打赢这场战“疫”。

除了入户走访,镇里的轮岗值守也少不了她们的身影,东升镇政府的一楼大厅总会出现一黑一粉两道身影,村民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到政府办理,她俩就在一楼向这些村民介绍办理流程或者是去哪个办公室找具体人员办理;能解决的问题就直接解决,既方便了村民节省了时间,也让政府的工作人员有精力去帮其他有需要的人。登记外来人员以及进入事由;对于没有口罩的东升居民发放口罩,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出行;有的时候一天下来口罩不够发,两个女孩没办法就把自己的新口罩给村民;办理通行证的那几天,从早上坐在凳子上一直到结束没有一点休息时间,让她们换班休息一下,可是两个女孩想到村民万一有什么急事没有通行证出也出不去、进也进不来,她俩就不放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直到一天结束没人办理她们才敢歇一歇,用了无数支笔、印了无数张A4纸,长达一个星期没有吃过午饭,但能让每一位村民生活变得方便就是对她们两个好的鼓励,看见大家脸上的笑容,就也不会觉得工作辛苦了。
当接到封镇的通知后,她们又转移阵地到最前线的三桥哨卡。东升镇的老党员们舍不得她们吃苦,她们就给自己找事做,到了吃饭的时间,自己不吃饭就换别人回去吃饭休息,每天都是最后才去吃饭,有时候饭菜凉了难以下咽,她们就笑呵呵的说:“没关系,就当减肥了。”没过几天,她们在哨卡也成了“全能”,负责登记量体温的人去吃饭,她们就接过《出入镇登记表》和《体温合格通行证》,量体温做记录;在哨卡拦车拦人的工作人员去吃饭,她们也毫不犹豫站岗放哨,有时遇到态度不好的外来人口也难免心里发怵,但她们说:“想到身后的百姓就有力量了。”再多问就告诉你:“没关系,还是好人多。”不管经历什么困难或是委屈,她们总能用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她们一直相信天一定会亮,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两位年轻人冲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出选调生的责任和担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场疫情不能战胜,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同心协力 “疫”战到底
东升镇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小组分工合作。王文坤和穆明利被分到了宣传组,她们在一线不同战场用相机记录别人的防疫工作,却因为吃苦耐劳的品质被人用心记录。
为保障封闭期间村民新鲜果蔬的供应,东升镇联合“桃源生鲜”设立便民服务点,售卖比市场价低的新鲜果蔬,王文坤和穆明利到现场录像,看到售货员忙不过来就帮忙搬箱、算账,看到人群集中就抓紧疏散群众,一忙起来就是一个上午,看着大家井然有序购买食材,她们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连负责人想送点水果都找不到人影。
听说小屯住的王阿姨没有胰岛素的药品了,她们急忙联系党员先锋队的同事去买,一路跟随冻得涕泗横流,不收群众一针一线,只收下群众的笑脸就心满意足的奔赴下一个战场。后来东升镇成立了医药便民服务队,统一从大药店购药消毒后送到镇里,然后分别送到村民手中。到了王阿姨家,她还一直惦记着:“小王和小明什么时候还来?我想请她们吃点好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细微之处最见人品,点滴小事都深深的印刻在了东升百姓的心中,当问起她们时,王文坤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东升镇的老党员们比我做得好的大有人在,科级领导干部都两天才回一次家,我还年轻,还要多学习。”穆明利说:“东升辖区面积大管理不易,所有村、街的干部都有父母需要赡养,有子女需要照顾,但他们都能突破万难坚守阵地,在村口对着冷风一站就是一天,我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不能让大家休息休息。”

带上口罩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摘下口罩,不回家为了让所有人能平安回家,请再给她们一点时间,给一双双稚嫩的肩膀成长的机会,一切会慢慢变好。这一点点光亮,必汇聚成光明大道!引领我们走出病疫阴霾,迎来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
(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