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日报 时间:2020-12-16
“十三五”时期,我市把北药业作为“五大产业”之一,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优势,大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养、初加工基地和药品生产等建设。目前,全力打造的“中国森林北药之都”已经颇具规模,成果显著。
林都北药业发展态势迅猛。“十三五”期间,伊春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千亿元产业的战略部署,特别是自2019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不断提升全市北药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2019年,全市北药业总产值达到22.54亿元,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不利影响,北药产业仍逆势上扬,实现产值6.67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9%,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种养殖地道北药保障质量。伊春林区受特殊气候和环境因素影响,药材人工栽培易于成活,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品质高等特点,全市已知药用资源可分为植物、动物、矿物、真菌4大类539种,进入国家药典的84种。
我市发挥大森林、原生态的优势,坚持抓好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到去年,全市各县(市)区已经建成药材种植、抚育和药用动物养殖基地97个,有药材种养大户193个。大田种植面积12万亩,林下抚育面积41万亩。野生采集和基地药材的年产量达到了3.5万吨。
今年,全市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北药产业项目建设,新上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6个,投资规模3.338亿元,增加基地种植面积14.3万亩。
好药材做出优质北药品牌。为了把大森林、原生态、道地药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市先后上马了格润药业、葵花药业、林宝药业等11户制药企业,其中8户为规上企业。这些企业共有中成药生产批准文号184个,剂型12种。他们利用伊春道地药材刺五加、满山红、暴马丁香等为原料,研发生产了双黄连系列、芩暴红系列、刺五加系列以及康妇消炎栓、北豆根胶囊等50多种主打产品,在市场上一直看好,许多产品都成了今年疫情爆发期间的抢手货。
有机融合北药和旅游康养。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我市牢固树立“+旅游”思维,积极探索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推动北药产业和中医药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大力开发森林公园、特色民宿、温泉、药膳等资源,九峰山养心谷、桃山玉温泉、西岭生态旅游度假区、香草河花溪谷等一批中医药与森林康养相结合的产品和业态应运而生,促进了中医药服务向旅游业延伸。今年3月,西岭森林医养度假基地、桃山玉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入围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南岔永翠河疗养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与全国老年旅游委员会签署了《异地养老服务联盟合作协议》,抢占市场份额,为全国的旅居康养老人建起了一个“行走的家”,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健康养老基地示范基地”。自2016年8月运行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旅居群体2万余人、康养老人2.5万余人次。
强力推进北药业建设力度。我市全力支持北药产业项目建设,提升林都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省“百大项目”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典名方综合车间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投资已完成;葵花药业集团(伊春)有限公司中药前处理提取车间扩建项目总投资1.02亿元,投资已完成。桦肽生物药业项目建设,目前投资超过3000万元,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一江村百药园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铁力市国家现代农业(北药)产业园区——北药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8.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末全部投入运营。
我市加强政策引领,选择金北药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适宜的企业和院校,建设北药研发基地,不断提升北药产业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优化北药产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重点开展芩爆红止咳口服液、儿科新药等项目研究。同时,支持制药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并以林宝药业集团和金北药等企业为龙头,在全市范围内选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的地方,搭建企业与基地合作平台,建设暴马丁香、刺五加和满山红种植抚育基地,为我市名优药品提供充足的道地药材原料。
按照中央、省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部署,我市正结合伊春市北药产业发展实际,完成好“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收官工作,科学谋划制定《伊春市北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打造“北药之都”为总体目标,按照“一个种质繁育中心、两个产业园区、三个抚育基地、四个康养小镇、五个地理标志、六个核心产区”进行整体布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品研发,拓展延长产业链条,倾力打造集“中药种养、药品生产、旅游康养”等为一体的北药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