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党建时间:2022-02-09
乌翠区坚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办事不求人”工作目标,立足区划调整实际,创新理念、协同推进,在高标准打造区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政务服务分中心,推出“两地通办”政务服务,有效地解决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
想法子、压担子,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推进“就近办”。行政区划调整两区融合后,为打破原乌马河区与原翠峦区两地企业、群众距离桎梏,方便原翠峦企业、群众就近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乌翠区克服资金压力,投入80余万元将原翠峦区社保大厅进行改造,建成全市唯一区级政务服务分中心,分中心面积350平方米,设立了综合服务区、不动产服务区、司法服务区、医保社保服务区、市场监管服务区、自助业务办理服务区6个功能区27个办事窗口,入驻区税务、人社、医保、社保、执法、住建、市监、不动产、自然资源、交警、区法律援助中心等14家单位。分中心建成后,两地群众和企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够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真正做到民生事项就近能办,政务服务区域联办和“最多跑一次”目标。
搭台子、递梯子,以集成服务为支撑推进“联合办”。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在两地办事无差别,一次能办好,对全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按照“进驻是原则,不进驻是例外,例外必从严”的要求,把全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进入办事大厅。目前,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由原来的379项梳理增加至760项;进入大厅可办理事项由原来的350项增加至624项。在两个大厅还分别设置了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首席代表负责”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窗进出、集成服务”。目前,利用“一窗”软件这个“梯子”两个大厅业务办理系统完全对接,实时互传,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真正实现无差别办理,就近方便周边7万余居民。
换脑子,树牌子,以速度革命为抓手推进“压缩办”。在两个政务大厅改按进驻部门设窗为办理事项设窗,将过去“各管一摊、各自办理”改为“流水作业、一次办结”,解决了群众多窗跑、排长队、等侯时间长等问题。开展“速度革命”,全面梳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大幅提高即办件比率,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目前全区33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压缩了办事事项,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间由原来30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异议登记由原来30个工作日压减至即时办结。并且通过制度约束,问责惩戒等措施,推动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公开、过程可控、结果可查、一次办结。为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乌翠区还建立了区级统筹、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新型政务管理服务体系,70件高频事项可集成办理,叫响了乌翠一流营商环境品牌。
找路子、结对子,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推进“优化办”。为提升服务质效,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6处业务办理区、2处咨询服务台、3处自助服务区、1处信用核查区。增设了“办事不求人”专窗、跨省通办专窗、区域通办专窗、帮办代办专窗,“一件事”专窗。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区疫情指挥部、区总工会结对子,打造了母婴室、会议室、学习室、隔离室、接待室,提供免费热水、急救药品、充电宝等便民服务。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将办事要件列出一次性告知清单,逐项编制了办事指南,在查询机和大厅入口处制做了楼层索引,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并将22台自助服务终端投放在两个大厅,真正通过“键对键”减少了“面对面”。同时,拓展了线上预约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延时受理”服务模式,并与区内全部6家快递公司合作,为企业群众提供统一寄递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