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时间:2020-02-16
新春伊始,本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让这个春节变了“颜色”。1月22日傍晚,南岔县迎春乡振兴村接到上级对返村和外来人员进行排查的通知,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战“疫”中,全面打响了一场抗“疫”阻击战。
分内分外,排查全覆盖,突显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当晚,振兴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骨干部迅速投入到紧战“疫”工作中,连夜就通过电话等方式,对返村和外来人员进行了排查,特别是认真甄别是否有来自武汉或途径武汉的人员。从23日起,在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和辅警的共同努力下,利用3天时间,先后进行了三轮的逐家逐户地毯式排查,认真登记每个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的信息。最难得是,振兴村还主动向上级请缨,把原本不属于振兴村管辖、但又在村子附近居住的15户社区居民,也纳入排查和监管范围,为全县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减轻了压力。
形式多样,宣传无死角,构筑起群防群治的思想防线。去年,振兴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在村里安装了10处高级音柱,这次战“疫”派上了大用场,县里的宣传材料一发来,村里马上在大喇叭播出去,在全村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是全县第一个用大喇叭广播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村。在振兴村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各村也迅速把大喇叭派上用场,使县里录制的宣传资料得以迅速传达到每个村屯和各家各户。现在,村里每天通过10处音柱、4处高音喇叭、1个流动大型音箱,不间断地对村民进行疫情防控信息宣传,及时传达国家省市县的最新疫情公告和相关规定,并在村微信群里每天至少发15条信息,对村民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措施得当,两委当“门神”,党员干部齐上阵铸起铜墙铁壁。在疫情防控中,振兴村意识到,要想阻断疫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杜绝行人出入村。为此,村两委与共用一条进村道路的南岔林场分公司、看守所和自来水公司协商后,从1月26日起,就把村里的4个路口,全部用积雪封堵,并在主路口处设立1处卡点,由党员和骨干轮流值守,禁止外人进入,成为全县第一个“封村封路”的村。同时,为应对疾病等突发事件,村里在主卡点处备有10把铁锹,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在3分钟之内打开应急出口。刚封村时,有个非村民住户不听劝,每天去县城收鲜奶,再分装卖出去,给防控带来极大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及时上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和派出所介入,对其进行了告诫,制止了她的行为。2月12日上午,一个非村住户罗玉珍突然手脚不听使唤,说话口齿不清,包村干部张赫和村党支部书记吴庆林得知后,立即打开路口卡点,用私家车把她送到县人民医院,使她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创新方法,服务全方位,确保特产销售和生活物资供应。疫情发生后,针对口罩短缺的难题,振兴村想方设法调剂口罩,驻村第一书记张鹏浩把个人购买的100个口罩,发给那些最急需的村民。包村干部张赫通过其它渠道,为村民代购了700个口罩,成为全乡第一个戴上口罩的村。如今,村疫情防控小组成员的手机、微信声每天都响个不停,“你好,可不可以帮我买两袋汤圆、一斤大蒜、两盒沈阳红药”,这样的内容一条接着一条。正月十五的前一天,为了让村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依然感受节日的气氛,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广播和微信群通知的方式,让村民把所需要的物品列出清单,由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到县里集中采买,然后在将物品送到村民的家门口,让村民非常感动。振兴村是有名的干豆腐村,每天都干豆腐需要销售。为此,防控小组成员吴庆林、辛少辉、孙学龙、尹洪志、代常富、刘中亮等同志通过轮班的方式,每天3至4人把村内5家豆腐坊的1200斤干豆腐义务地送到村口卡点,既阻断了疫情传播,又保障了豆腐生产和市场供应。
疫情牵动人心,安危事在人为。面对疫情,振兴村干部群众在两委的带领下,齐上阵、站好岗、担好责,正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