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白桦树汁登上大雅之堂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4-23  

科技赋能让白桦树汁登上大雅之堂

加速推进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在小兴安岭,一片片白桦林不仅是生态屏障的象征,更成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绿色引擎”。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白桦资源,我市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将白桦树汁这一传统林间饮品推向现代化、高端化的产业赛道,成为全国林下经济转型的行业标杆。

在白桦树汁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技术变革始终是推动其从传统采集向现代产业体系跨越的核心动力,从采集工艺的革新到深加工技术的突破,从产品多元化的探索到市场品牌化的塑造,我市以创新为笔,在白桦树的年轮上谱写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资源保护技术的革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如何采集白桦树汁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传统的采集方式过度依赖人工钻孔取液,不仅效率低且对树木生态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推动智能无损采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与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开发了仿生导管技术和微创采汁设备,通过精准控制钻孔深度与角度,在保证树液流出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白桦树的损伤。

此外,伊春制定了严格的《桦树汁采集技术规程》,规定仅限每年4月中下旬的15天采集期,单树年取汁量控制在7公斤以内,并对30年以上树龄的白桦树实行“三年一轮采”的轮休机制,这种“限时、限量、限产”的科学模式,既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又赋予产品天然的稀缺性与高端属性。

面对年允采量27万吨的资源禀赋,我市建立起“3+12”资源开采布局,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划定72000公顷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利用无人机巡航与地面传感器网络构建的智能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白桦林生长状态,实现了精准轮采。在采集环节,便携式低扰动采集器的应用使单株采汁效率提高40%,配合自动计量系统的引入,彻底告别了传统手工采集的粗放模式。

保鲜冷藏与深加工是发展白桦树汁产业技术攻坚的核心。由于桦树汁富含小分子活性物质(如氨基酸、矿物质等),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易导致营养成分流失。为此,我市与江南大学合作的“低温微滤除菌技术”攻克了行业痛点,通过孔径精确控制实现原生菌群平衡保留,使灭菌后白桦树汁褐变率降低至0.3%,维生素C留存率达92%,这项技术突破使产品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18个月,为开拓远距离市场扫清障碍。

在浓缩工艺方面,五倍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使能耗降低60%,生产周期缩短4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远方好物公司运用负压真空膜过滤技术,将微生物根据分子量大小过滤掉(保鲜),再同样通过膜过滤技术,把小分子水过滤掉,充分保留了桦树汁的营养活性物质,经过浓缩保鲜的白桦树汁,散发着淡淡的桦木清香,入口甘冽、清爽,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淡淡的、自然的清冽甘甜之味。产品由单一原料制成,配料中只有白桦树汁,不额外添加糖、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制成50ml规格的独立瓶装,平时工作、学习、外出都能随时开盖即饮,非常方便。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我市突破单一饮品定位,向大健康领域纵深拓展,充分依托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开发出桦树汁面膜、医用敷料、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利用桦树汁中的抗氧化成分,研发出具有抗炎修复功能的护肤系列;黑龙江雨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双融合浓缩技术”提取活性物质,推出功能性口服液,瞄准亚健康人群市场。这一过程中,“天然”“零添加”成为产品核心卖点。省林科院生物活性物质数据库也为伊春白桦树汁产业发展给予充分支持,先后研发出含白桦酯醇的降血脂胶囊、桦树汁基益生菌等6大类28种终端产品。在日化领域,纳米级桦树汁微囊包裹技术的应用,使护肤品透皮吸收率提高3倍,相关产品出口30余个国家,成功将小众品类推向大众消费市场。

据统计,伊春桦树汁企业共有8家企业19款产品获得了欧盟有机认证,黑龙江北域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产品获得“低GI认证”,伊春嘉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两款产品获得“ISO9001/ISO22000”认证。现有原汁、浓缩液、发酵产品、酒类、日化等桦树汁产品五大品类180余个品种,多样化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极大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从走出深山老林到迈进全球市场,我市白桦树汁产业的崛起,是科技与自然协同共生的典范。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与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我市将朝着成为全球桦树汁产业的“黄金坐标”发力,为林区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更多绿色动能。(本报记者 王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