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4-09
扬帆逐梦向前行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编者按:春风化雨润桃李,厅市共建谱新篇。今年年初,我市与省教育厅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哈尔滨圆满举行,在全省率先谋划厅市共建战略合作。这一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历史性握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不仅为林区教育注入澎湃动能,也在龙江广袤的教育画卷上,添上了亮丽而深刻的“伊春印记”。
“伊春将倍加珍惜此次共建合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力以赴把‘五个共建’强教工程,打造成全省厅市共建样板工程,为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伊春方案’,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伊春力量。”在签约仪式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文琴郑重地说。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早日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必须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强化教育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公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全市教育事业既有量的提升,也有质的飞跃,呈现出日新月异、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
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
教学楼内悬挂的林区英雄画像、由学生亲手绘制的森林主题壁画、点缀在走廊的林区风情摄影以及散布于校园各角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例……在伊美区实验小学,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它们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引领,将伊春的生态文明理念、林区奋斗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种“沉浸式”教育方式,正是我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的生动缩影。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培育马永顺纪念馆等6个研学基地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学校9所,形成“五老宣讲团+行业先锋+研学基地”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研究出台了《伊春市关于大力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实施方案》,以百万青少年冰雪季为契机,不断强化冰雪文化育人功能,扎实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研学、冰雪课程高质量开展,切实将“冰天雪地”转化为“五育并举”的实践地。2025年2月7日,《中国教育报》要闻版刊登了我市青少年冰雪运动的经验。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均设立冰壶特色课程,校园冰雪体育课程开课率达100%,建设全国青少年体育特色学校4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研学基地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累计命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26个,形成了涵盖林都四季特色的25条研学线路,并开发林下经济、冰雪文化、林区精神等近百门精品课程,全年开展研学活动71期,惠及学生1.3万人。通过各学段同研同学同教一体化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者的能力和境界,实现了功能互补、协同育人的目标,让林区精神与生态智慧在行走的课堂中薪火相传。
强化教育公平与质量“双轮驱动”
回顾2024年,教育公平的阳光,正普照林海雪原。步入嘉荫县第二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欢腾于户外,校园里洋溢着纯真的笑声。园内,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还能沉浸于丰富多元的特色活动中,快乐成长。
家长们把我市学前教育的显著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现在,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条件不比市里差,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这么好的教育,真是让人安心又满意。”一位家长由衷地赞叹道。
这背后,是我市成功构建“公办园为主导,普及普惠水平全省领先”的全新格局。
数据显示,我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73.77%,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铁力市、嘉荫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通过的五个县(市)区中的两家,树立起学前教育新标杆。
过去一年里,我市义务教育领域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平、优质”的教育理念得以深化,我市持续向更高水平均衡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据统计,全年实施教育重点项目80个,累计投入2.5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
此外,创新性实施“5+N”强校工程,分别选定5所综合能力较强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牵头学校,通过“强带弱”结对共建模式,推动10组共30所学校形成联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看着一所所学校在“强校工程”的推动下焕发新生,师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5+N’强校工程的实施,为我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牵头学校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师生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真是一件大好事”。一位参与结对共建的薄弱学校教师感慨地说。
新高考“首考”我市获得佳绩,创新实施分层教学与特色教育,推动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实现入段率“双提升”,位居全省前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为不同禀赋、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路径,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伊春职业学院成功获批国控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高职在籍人数达8090人,各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为林区转型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回望2024年,“公平、优质、普惠”的旋律响彻伊春大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全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战略部署,迅速行动,致力于锻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育人才队伍,为伊春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石。
为此,我市实施教育局长、校长、教师“三支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行动,以“培训、考核、竞赛三位一体”为基本形式,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质量革命”,通过构建五级培训体系,开展教育局长研修培训、校长能力提高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等培训项目,培训教育局长、校长、教师5300人次,组织56名局长、校长赴潍坊市、衡水市、桦川县实地考察学习,不断提升全市基层教育局长、校(园)长、教师能力素质,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市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通过示范观摩、结对帮扶、青蓝工程等方式,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网格化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竞赛等活动,参与教师100%。开展选树扎根林区好老师、扎根林区好校长活动,共选树扎根林区好老师479人,扎根林区好校长32人,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市在教育领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这份育人答卷,凝结成耀眼成绩单:2024年入选全省首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示范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铁力一中女排斩获国家级、省级比赛“一年十冠”,荣膺2024“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大箐山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验收;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3门课程入选“龙江十佳冰雪研学精品课程”名单,这些荣耀成之惟艰、来之不易,可喜可贺。
潮涌林都千帆竞,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厅市共建的新起点,全市教育系统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林区实践筑牢人才之基、汇聚创新之势!(本报记者 王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