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开新局 笃行实干谱新篇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4-08  

蹄疾步稳开新局 笃行实干谱新篇

市委社会工作部服务社会发展纪实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单位)、各地社会工作部及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聚焦推进“两区四地五城”建设、“双融合”促进“双振兴”和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以“先立后破,守正创新”的改革精神,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在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中有创新、有成效,相关做法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量达75篇次,9篇创新做法在省委社会工作有关会议和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其中创新开通“码上减”、打造“全岗通”服务模式、培育“七彩林都”志愿文化等15项创新做法在中央社会工作部主办的“一报两刊”(《中国社区报》《乡镇论坛》《社区》杂志)刊发,创新工作亮点刊发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第二名。整体工作已进入全省社会工作第一方阵,获得市“三八”红旗集体的荣誉。

聚焦政治建设,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全面过硬

市委社会工作部锚定“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总目标,推动部门组建、承接工作“一起抓、两促进”。

高位推动抓组建。市委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和社会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部门组建、工作承接。2024年4月24日配齐配强市委社会工作部领导班子。2024年4月25日举行揭牌仪式,同步推动各县(市)区4月30日前完成挂牌,实现了市县两级社会工作部全部组建。

从严立部夯基础。坚持边学习边组建边工作,建立完善理论学习、工作运行、调研指导、内控等制度22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实全市社会工作改革思路举措,建立“一账五单”,绘制重点任务“新图表”,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机制强化督办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创新构建“三部多员”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社会工作在基层全面承接。

强化学习增本领。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会前学法、“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警示教育、专题党课等40余场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着力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心系群众、服务社会、作风过硬的社会工作队伍。

厉行节约提效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过紧日子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严管“三公”经费,推进“无纸化”办公,有效合并、压缩会议及活动,开展节约用电用水绿色行动,着力打造节约型机关。

聚焦载体创新,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提档升级

市委社会工作部拓展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完善党建工作基础,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健全两新工委运行体制机制。完善出台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及工作规则等文件5个,召开两新工委书记办公会、全体委员会议7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具体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县市区属地管理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推行“党建+协会”赋能发展新模式。创新实施“党建领航新业态·‘宿’造产业新路径”“党建赋能聚合力·七彩光芒耀林海”“法律援助惠民生”等项目,其中《党旗领航·情暖嘉宿》《党建领航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分别在《乡镇论坛》和《非公企业党建》等国家级杂志刊发。

构建“五促五为”特色党建新载体。促进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两区四地五城”建设、“双融合”促进“双振兴”和构建“1234”生态产业体系,创新打造“五促五为”特色党建载体,深入开展“协会党支部赋能乡村振兴”“进企业送服务促发展”等主题实践活动58次776人次。

创新实施“四暖”新行动。开展“金秋圆梦”救助帮扶、“会聚良缘”交友联谊等活动,95名新就业群体受益,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等共计10.5万元;开展创业技能培训27次,惠及1000余人次;开展普法活动11次,解答工伤纠纷、损害赔偿等问题270个;开展职业病检测、两癌筛查、健康讲座等服务1664人次;开通全市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热线,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200余人次,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荣誉感。

聚焦基层减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效能

市委社会工作部聚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为基层减负赋能,建机制、明权责、聚合力,有效激发基层动力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促基层“善”治。建立由党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市县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制定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任务清单,细化措施129项,形成横向协调、上下贯通、地企融合的治理新格局。推进各县(市)区“三项清单”制定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不低于80%目标。

开通“码上减”微信平台助基层“细”治。制定协会商会到基层调研报备制度。开通伊春市基层减负“码上减”微信小程序,畅通基层直通市级层面的问题线索反映渠道,落实“举报、核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全年清理滥挂牌3630块,受理解决问题23件。

打造“全科全能”社区工作者队伍强基层“久”治。在全省率先打造社区工作“全岗通”服务模式,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认定“全科全能”社区工作者233名,整合8个部门45项服务群众事项,推动社区工作者从“专人专岗”到“全科全能”转变,释放工作力量下沉网格直接服务群众。铁力市孙启成荣获首届“龙江最美社会工作者”称号。

聚焦民生福祉,打通凝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征集冬季旅游民意见成效。以服务冬季旅游发展、基层群众需求为主题,开展征集“冰雪森林·童话伊春”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共征集“金点子”68条,结出“金果子”24个。

推行“六访”工作法解民忧。推行超前预访、联合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主动领访、跟踪回访“六访”工作法,建立与市信访局工作联络制度,指导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建设。

打造“七彩林都”志愿品牌强服务。围绕“红色送理论、橙色送温暖、黄色送健康、绿色送环保、青色送教育、蓝色送平安、紫色送文艺”打造“七彩林都”志愿服务文化,建强248支专项队伍,完善“8+N”队伍,2024年度开展志愿服务6100余场次,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全市荣膺2024年度全省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24个,在第三届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5个。打造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暨“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伊春”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已作为候选项目推荐至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参评。

建立激励嘉许机制增活力。出台《伊春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细则(试行)》,从“政治待遇、评先评优、聘任聘用、学校教育、就业创业、公共交通、金融服务、消费支出、生活服务、关心关爱”10个方面给予星级及优秀志愿者21项礼遇。

建立首家培训基地提能力。依托市委党校和友好区溪水党员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资源,建成全省首家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和首家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推动全市建立培训实践基地12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培训65场次,累计培训志愿者8000余人。推动全市优化志愿服务站点布局600余个。

对上争取工作试点抓示范。积极对上争取,铁力市阳光社区服务中心被确定中社部2024年度“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承接地,铁力市铁力镇向阳社区、伊美区旭日街道林都社区被确定为省级党建引领“专业社区+志愿服务”融合试点;乌翠区乌马河镇被确定为省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点。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的关键一年。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全国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会议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安排,认真落实市委关于社会工作部署和全市社会工作重点任务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社会治理职责使命,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在构建齐抓共管党建格局、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三部多员”体系建设及发挥、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五位一体”社会工作模式、打造特色志愿品牌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突破创新,推动全市社会工作效能整体提升,为推进“两区四地五城”建设、“双融合”促进“双振兴”目标任务,奋力开创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贡献社会工作智慧和力量。(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