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日报】友好区:用好“三个课堂”助力党员教育培训
来源:友好区委办公室时间:2024-07-09
友好区坚持把党员教育作为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用好用活“党性课堂”“特色课堂”和“一线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素养提升,“党性课堂”铸魂补钙。友好区在学好“必修课”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区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瞻仰抗联遗址“老钱柜”纪念碑和战斗实景浮雕,通过解读历史人物、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修养。深化“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等讲党课、讲党史,以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突出按需施教,“特色课堂”精准赋能。友好区以区域需求为导向,注重将岗位需求和党员需求有机结合,认真开展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按需提供多元化课程,充分运用“书记讲堂”“业务大讲堂”“青年学堂”等载体,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系统构建以基层党建、政策讲解、农业技术、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板块为主的教育培训课程,通过“集中学+自主学”方式,提升服务质效、满足群众需求、补齐发展短板。
紧盯学用结合,“一线课堂”助推发展。友好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采取上党课、座谈交流、线上学习分享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把脉问诊。通过党员示范班、线上学习、乡镇轮训等多种形式,整合友好党建、智慧友好网络平台,对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等劳动技能培训,全力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安排农经、农技等部门农业技术指导员适时走村入户,对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等工作,切实解决“学用脱节”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