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美区坚持“三举措”牵引,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来源:中共伊美区委办公室时间:2024-10-24   

伊美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实践中,坚持以“三举措”牵引,着眼基层“人少事繁”难题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向基层延伸,多管齐下为基层“松绑瘦身”,引领带动全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健全机制配套,确保方向明确、任务明晰。聚焦基层“权小事多责任大”难题,严把协作关、清理关、边界关,做到明责减负。健全机制,保障治理常态长效。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强化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建立以区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三级召集框架,联合组织部、政法委等27个相关部门构建伊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定期召开会议解决任务协调、阵地建设及治理效能优化提升等问题,合力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二是聚焦重点,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印发了《伊美区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伊美社发[2024]2号)文件,聚焦7方面20类87项工作任务,对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部门任务分工,把准职责定位、通过部门协同、政策集成,为“小马赋能”、“大车减负”。三是明责尽责,全面厘清责任权限。制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指导目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指导目录和村(社区)减负工作事项清单指导目录(试行)》(伊美社发[2024]3号)文件,确保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工作事项、出具证明于法有据、基层干部履职有规可循,切实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明责赋能、减负增效,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民服务能力。

紧盯关键环节,推动以减促变、以变提质。坚持因地制宜做“减法”,减牌子、减网格、减责任,有力破解基层村社“忙事务”、“轻服务”痛点难点。一是全面排查,清理规范标识标牌。坚持把“摘牌子”作为基层减负的突出问题来抓,深入落实省市区委关于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的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推进落实,对村级组织综合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内部、外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标识标牌应摘尽摘、应清尽清,动态跟进督导,及时反馈交办,做到清单制“销号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截至目前,我区共计清理“滥挂牌144块,规范悬挂46块。二是优化布局,破解网格管理难题。联合综治服务中心统筹优化网格划分,将458个基础网格整合优化为223个,破解一人多格管理难题,推动村(社区)两委成员、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物业公司物管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充实基层网格工作力量,提升网格化管理能力水平。三是强化督导,以查促改助提升。定期调度、实地走访,广泛听取村级组织对松绑减负及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依托“码上减”小程序收集超出“三项清单”范围工作任务、“滥挂牌”问题、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违规借调人员等情况线索,并及时认真排查核实,督促整改落实,推动我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集纳线索2个,经核实情况属实已推进问题整改1个。

强化队伍保障,实现赋能增力、蓄能远航。聚焦跟进加强基层治理队伍保障,做好“储”“育”“留”三篇文章,倾力锻造服务优质、持续稳定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后备力量“锻长板”。坚持建好练强基层治理工作队伍,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储备库,筛选20名重点岗位、学历专业匹配、干事创业有热情的社区工作者进库,做优人才源头“蓄水池”。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发展,探索推进激励补贴政策,本年度26名社区工作者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推动基层治理专业化发展,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二是强化能力提升“补短板”。依托区委党校、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等培训基地,围绕基层治理、居民服务等方面重点内容,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开展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和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参训440人次,实现社区工作者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三是强化人员保障“固底板”。聚焦“小马”力量不足问题,对基层借调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借调干部的数量、来源,建立基层借调清理台账,大力推动干部“回巢归位”、履职尽责,累计清退违规借调基层工作人员19名,有力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确保基层治理队伍坚强有力。